大作文开头如何出彩?人民日报式开篇这样做

“开头精彩,文成一半”。

 

开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尤其是在考场上,一个好的标题和开头能迅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然而,从什么角度引入主题、切入观点,才能在抓住要领的同时又突显新意,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这是很多小伙伴在动笔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要想写好一个出彩的大作文开头,绕不开这三个核心要素:点题、简洁、精彩。

 

大作文开头如何出彩?人民日报式开篇这样做

何谓点题?辞明而义见。

文章开头的本质是对总论点进行铺垫,对相关的背景进行阐释,从而引出你的观点和主张,使得文章流畅不突兀,读者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主题和论点。

何谓简洁?辞约而旨达。

说白了就是字少,用最少的字完整的呈现你想要表达的内容。切勿为了凑字数而使开头变得冗长啰嗦。要知道,阅卷老师都不是好糊弄的,东拼西凑反而画蛇添足。

看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问:那到底多少字算少呢?

 

不同文章的字数和分段各不相同,花木君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开头最好在150字左右,不要超过200字,即大约是答题卡的5-8行。

何谓精彩?辞真而意深。

考场文章,想要做到通篇文采飞扬很难。但是如果能花时间去细细琢磨 ,用些好词好句写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头,对于提升整篇文章的文采性而言,事半功倍。

 

试想,在枯燥的阅卷中,突然看到一篇开头语句表达很精彩的文章,简直就像炎炎夏日从室外“大烤箱”走进空调房一般——舒爽!

了解了这三点核心要求后,我们就可以再进一步思考:

 

究竟怎样实打实的写出一个出彩的大作文?

 

大作文开头如何出彩?人民日报式开篇这样做

 

相信大家此前都了解过一些常见的文章开头方法,如开门见山法、故事导入法、比喻开头法、对比开头法、名言导入法等,

但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人民日报常用的几种开篇方法,作为大家申论素材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人民日报对于我们申论的写作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Part 1
青铜式开头

 

1、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意义

示例:

能源安全是经济的命脉

 

能源是维系经济生产不可或缺的“原动力”,是当代人们生活每分每秒都离不开的“血液”,是驱动当代社会正常运行的“生命线”。毫不夸张地讲,能源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命脉问题。(论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等一系列资源节约的这一约束性指标,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解决好能源问题的重视和决心。(意义)

分析:

这一段话开头就摆出观点,用三个比喻——原动力、血液、生命线,强调能源的重要性,再进一步阐释能源安全问题的对于我国的意义,目的明确,直奔要害,做到辞约而旨达。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学到一招:在确定中心论点后,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基石、硬骨头、领头雁、牛鼻子等,引起读者的重视,再去进一步阐释。

2、举正面/反面事例+提出中心论点

示例:

工程质量之任重于泰山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工程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从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到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倒塌,从焦家湾大桥垮塌到云南省临沧市遮奈水电站坍塌事故(事例),这些层出不穷的事件无不透露出我国现在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着重大的质量问题,工程质量亟待改善。(论点)

分析:

这段话开头第一句进行了简单的背景铺垫,引出“工程质量”的话题,第二句话用短短49字列举了4个例子,有力的点明了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性(有没有领略到“简洁”的魅力?其实描述越多约容易模糊你论证的焦点),再自然而然的做出相应的评价,引出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此方法需要大家积累一定的素材,或者灵活运用材料中给出的事例。相应地,这种方法无疑也能让阅卷老师感受到你肚里有货,关注时事,妥妥地加分项。

硬广插入👇(素材积累,你值得拥有)

 

大作文开头如何出彩?人民日报式开篇这样做

大作文开头如何出彩?人民日报式开篇这样做

 

回到正题,以上两种方法都较为基础,适合平时素材积累较少的小伙伴,如果你想要更高阶一点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Part 2
黄金式开头

 

3、叙述背景+正面意义+中心论点

示例:

迎接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

 

历史总在浓墨重彩中掀开新篇章。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又一次科技创新盛会。(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人类社会演进、中华文明发展、世界科技革命的全局高度和历史站位,深刻阐述了国家发展和科技创新面临的重大机遇,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和五大重点任务。(意义)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将迎来又一个希望的春天。(论点)

分析:

此段以“科技创新大会”为背景,引出相关话题,再用习总书记的讲话凸显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最后直接摆出论点——科技创新将迎来新的春天,清晰明了。

 

大家在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背景的叙述也应当同举例一样言简意赅,不要把阅卷老师当“无知”,要假定对方是知道这件事,让自己有意识的用尽可能少的字去完成介绍。

4、名言说理+举例+中心论点

示例:

人与自然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村庄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却渐行渐远。曾几何时,“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名言)时至今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藏——怒江,又面临水电开发的争论。开发还是不开发?社会呼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妥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论点)

分析:

文章开头采用了“引言式”。引用了唐朝诗人杜甫《水槛遣心》和宋朝诗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的诗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文段中间还抛出了一个问题——怒江,开发还是不开发?引起读者兴趣。

 

当然除了诗句外,大家还可以用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金句,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等,让文章看起来更加“高大上”。

 

再次硬广插入👇(金句积累,你值得拥有)

大作文开头如何出彩?人民日报式开篇这样做

 

传送门:“平语近人”—那些年习总书记说过的经典名句(五)

 

到这里已经给大家介绍了四种开头方法,如果能善用,足以应付时间紧任务重的考场作文。不过,知之深则行愈达,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小伙伴,我们不妨继续进击“钻石局”~

 

Part 3
钻石式开头

5、名言说理+正面谈意义/反面说危害+中心论点

示例: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名言)《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反面说危害)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论点)

分析:

此段以《韩非子》中的名句开头,再进行阐释,使文章更富有文学性。后面再以“不专心”危害引出论点,结尾短短一句话,却掷地有声。这个方法和前面的方法4区别在于由“举例‘变成了“谈意义/说危害”,从概括事例变为观点的输出,在考场时,大家可以结合实际选择相对拿手的。

6、正面意义+反面问题+中心论点及其意义

示例:

三论学习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

 

作为一个信息大平台、文化大熔炉,互联网对亿万网民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和舆论功能,为推动信息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手段。(意义)然而网络不是世外桃源,离开法治和道德,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陷阱等就会大行其道,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就可能深受其害。(问题)全国7亿多人上网,肯定需要建设和管理,我们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让网络空间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中心论点及意义)

分析:有理有据,极其考验日常积累的一种方法,知识储备足的不妨一试。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来吧,最后的王者局,我们看一看~

 

Part 4
王者式开头

 

王者式开头:

王者式开头讲究悬念和曲折,以引起读者(阅卷老师)的关注。因此,有时候,我们不妨多用一点言辞,以悬念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

有一篇叫做《人呵,认识你自己》的演讲,主讲人给自己划定的题目是“人与社会和自身的关系”;可是一开始,演讲者并不直接挑明这个题目,而是先援引恩格斯的话,讲了个“司芬克斯之谜”的引子:“大自然一司芬克斯向每个人和每个时代提出了题……”;继而话锋一转,问道:“那么人类呢?人和人类社会有什么难题呢?”最后又接着写道:“人类面对着的有三大难题:人生、社会和人自身。”这就是“转折式入题”了,它使自己的入题显得有些跌宕,有些波澜甚至悬念,一点也不平铺直叙,自然更能引起听众的关注与兴致。

当然,一个出彩的大作文开头还有很多种写法,但毫无例外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简洁、明了、迅速入题,吸引阅卷老师,推动他朝着自己行文的思路去理解、接受自己阐述的内容。做好大文章。我们在开头就得抓住“牛鼻子”。

大作文开头如何出彩?人民日报式开篇这样做
公考资料网专注分享公务员事业单位资料学习的网站
公考资料网 » 大作文开头如何出彩?人民日报式开篇这样做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