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测资料 > 正文

从一道国考真题学举一反三——片段阅读篇

行测资料 3年前 (2020-12-03) 浏览 152

应该没有人不明白真题重要性,而把近十年国考真题做过三遍四遍五六遍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数,可我相信把国考每一道题都嚼碎啃烂的人却少之又少。

要是把近十年来每一道真题、每一个选项的出题套路、设坑方式都弄懂再上考场的话,肯定分数不会太低。单从最近的一道18年真题就可以清楚看出真题的重要性,因为它几乎是原封不动的“照搬”了17年的解题思路。

下面先借18年的这道真题找一下往年真题的“影子”,再选取了18年国考中的3道片段阅读,在我的刷题量和理解力基础上,对这三道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分析一下如何从往年真题看今年的“趋势”。

我真的是把所能想到的所有思路、与相关省考真题的联系、陷阱设置方式、易错思路和针对措施都整理出来了,并且尽量整理得有条理一些。

双手为各位准公务员大佬们奉上干货~

【2018国考地市级卷59题/省级卷47题】

当我们仔细观察当今世界上的主流火箭时,就会发现它们用的发动机、燃料箱等都是上世纪的产物。比如要在2018年首飞的太空发射系统用的是改进过的航天飞机的火箭发动机,燃料箱用的是改进过的航天飞机的外挂燃料箱,两侧的固体燃料推进器用的也是改进过的航天飞机的固体燃料推进器。________________。火箭是非常复杂的东西,设计并制造火箭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就连火箭制造商们也只能去选择一些经受过时间考验的产物,从而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这是因为新技术的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

(B)这并不意味着火箭技术没有任何新的进展

(C)事实上,制造火箭的材料并不都是前沿科技产物

(D)也就是说,在火箭这个领域内并不是最新的就是好的

正确率小于60%的题差不多就是中难度了,而在国考的高压场上,这绝对算得上是一道名副其实的难题,上网查了一下正确率,仅为56%。

按正常解题思路,先对段落拆分理解:

①当我们仔细观察当今世界上的主流火箭时,就会发现它们用的发动机、燃料箱等都是上世纪的产物。比如要在2018年首飞的太空发射系统用的是改进过的航天飞机的火箭发动机,燃料箱用的是改进过的航天飞机的外挂燃料箱,两侧的固体燃料推进器用的也是改进过的航天飞机的固体燃料推进器。

②________________。

③火箭是非常复杂的东西,设计并制造火箭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就连火箭制造商们也只能去选择一些经受过时间考验的产物,从而确保产品的可靠性。

一拆分理解后可发现:

①说世界主流火箭都用上世纪的技术,如什么什么,举了两三个例子。

③说的是原因:火箭非常复杂,考虑因素太多,因此只能选择成熟可靠的产品。在这一步,我们要记得带着脑子读题,读题不仅仅只是看字面意思,要有庖丁解牛的能力,拆分解析,给文段瘦个身,看穿字面背后讲的东西。感觉看③讲了很多细小的点,无法概括出讲的是什么,但是如果是一个人给你读这段话的话,你可能就能反应过来他是在告诉你一个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不能执着于细节,跳出文段看讲的什么东西。

这么一概括后可知,上接“21世纪最新火箭都用着上世纪的技术”,下接“火箭因为复杂考虑因素太多,只能选择比较成熟的技术”,而上下文又是逻辑相通的。

也就是说,在去掉横线部分的前提下阅读文段,也不会有逻辑断裂的感觉,只是语法上感觉不太顺。因此可以猜想横线处是填入一个简单的连词或表连接的短语,如“这是因为”、“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换句话说”、“也即”等等。

4个选项中只有D相当于简单概括了上下文,能够把全文的语法理顺,最符合要求。再返回去读一下,也很流畅

但本文更适合用反推法去做:

A:假设A成立,那么A+文段,下文一定会对其做出解释,对应的描述应该是“新技术从诞生到成熟使用需要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时间,有的阶段时间很长”、“新技术会遇到各种的困难”等,而这些在原文都没有体现。

如果做过之前的国考真题,看到这儿是不是似曾相识呢?没错!刚才假设的东西就是2017年副省国考的篇章阅读材料哇!!A选项的内容就类似于“技术的生命周期中”关于先驱阶段、发明阶段、发展阶段的描述。

2017年副省国考51-55题给出的材料是这样的:

“技术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战,并且有着独特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先驱阶段。技术的先决条件已经存在,梦想家们可能会考虑把这些元素放在一起。然而即便这些梦想此时已经记录在案,人们也不会将其视为发明创造,比如达·芬奇曾经绘制过很多有说服力的飞机和汽车图画,但人们并不认为他是在发明创造。

其次是发明阶段。这一阶段在人类文化当中相当有名。此一阶段时间比较短,从某些方面来看,这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阶段当中,发明家们把科学技术、好奇心与决心结合起来,通常再加上一定的表演技巧,将各种方法以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给生活带来一种全新的技术。

第三个阶段是发展阶段。新发明会得到那些溺爱它们的监护者(也许还包括最初的发明者)的保护和支持。通常这一阶段比发明阶段要重要,可能还包括额外的创造,这些额外创造比那个独创性发明更重要。当年,许多工匠已经手工制作了非常精美的老式汽车,但使汽车产业得以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却是美国企业家亨利·福特推出的大批量生产的创新做法。

第四个阶段是成熟期。技术在不断进步,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也终于成为社会当中独立稳定的部分,也许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观察家认为,技术将永存于世。

(下文略)”

Oh my god,这是什么情况?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有啥感觉,反正我是超级兴奋。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只能从每一个细节上去捡分了,而这道题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

大家也可以根据真题设问,自己去设置4个选项来出一套题,别说是一套题了,能设出来一道像模像样、没有漏洞,还要适当的具有迷惑性、拖慢我们做题时间的经典错误选项,可不是件容易的差事。

于是我们这就可以反应过来了,这道题的命题人有意借助A选项考察各位准公务员有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了,如果我们不仅仅只是选个答案,如果我们不仅仅只是理解了机构给出的现成解释,如果我们不仅仅只是看错误的选项,而是认真学习了每个选项的设置逻辑,而是连篇章阅读所给出的材料都认真学习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迅速反应出来考点在哪里,设置的坑是怎么迈的,就能很快速的反应出18年这道真题里的A选项应当对应“技术的不同阶段和推广时间”等描述,更轻松排除A,无需纠结,能多一种方式套路和排除答案的思路就能让你比别人快几十秒钟,正确率也有保证,重要的是做题的节奏和自信感也能得到保证。

继续说回18年这道题的B选项,反推法继续推起来,“这并不意味着火箭技术没有任何进展”如果成立,下文一定会说火箭技术在数个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暂时不能广泛应用而已,这个原因无关紧要,可以是资金也可以是可靠性等,这个不影响我们的解题操作。可原文下文只提到了“暂时不能用新技术”,只字未提“进展”,排除。

C是本题的易错项,因为“制造火箭的材料并不是前沿科技产物”能够完美总结上文的“21世纪最新火箭都用着上世纪的技术”。

但是假设C成立的话,那么“事实上”这个表总结并进行转折的词,还有横线空格要填入的内容都将非常尴尬,因为文段前面已经详细解释了不是前沿科技产物的事实,后面还有火箭为什么选用成熟可靠的产品的描述,使得全文逻辑读起来非常怪异。

最适合C选项的逻辑结构应该是这样的:①人们都以为火箭代表着最前沿科技,非常的高大上。②事实上,制造火箭的材料却并不是前沿科技产物。③这些材料是……(举例,或者对真正的材料进行解释说明)。这样的结构才是最正确的,可以仔细对比体味一下。

D对应的描述是,为什么火箭这个领域不一定新技术就是好的。原文都在探讨这一点,就选它了。

既然正确率还是有56%的,那就说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当时选对了D,但他们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选对却不得而知。这道真题的AC选项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理解,其陷阱设置以及和17国考篇章阅读的材料关联也是相当有深意的。

而且,本题的逻辑真的特别特别的有新意,刷题量比较大的各位大佬应该就能体会到这一点,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了。可以看出公考出题者有时候也会标新立异一下,他们这一顽皮,我们就遭殃了。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承上启下这个最基本的解题思路走哪儿都通吃,多掌握其他的思路和技巧只是加个保险、提个速度而已。

对这道题,我的分析就到这里了,肯定还有其他好的思路和独特的见解,大家见仁见智。

18年部分真题深度分析:

下面是我对18年部分题目的深入分析,网上数据显示都是2018国考正确率≤60%的题目,值得研究。更重要的是,说不定哪一个思路或陷阱还是继续被沿用到19年国考里,谁知道呢,可我们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把命题人挖下的每个坑都填满,锻炼自己发现陷阱的能力,这样才能避免旧坑、发现新坑!

1.辨析干扰项的微妙区别

【2018国考地市级卷44题】

从医学角度看,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因为脂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引起了肝细胞内中性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过度堆积。脂代谢紊乱引发的多种重要组织损伤,特别是心脑血管和肝脏损害,对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其机制和防治策略研究一直是国际上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城。专家指出,尽管饮食控制和改变生活方式对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施,患者往往由于各种因素不能严格执行医嘱。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研发出可以彻底根治和阻止肝脏脂代谢紊乱的有效药物。

关于脂代谢紊乱,文中没有提及:

(A)主要危害

(B)研究状况

(C)改善途径(选项说的是“改善”,文字说的是“根治”,所以C和原文并不矛盾,有区别的)

(D)发病机理

这道题的设坑上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1)逻辑上稍微绕了一下。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因为脂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引起,而饮食控制和改变生活方式对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把文字都替换掉就抽象成了:A是因为B引起的,C对治疗A有改善作用。那么显然就可以向上推出C对B也有改善作用。这个坑设置在因果关系的传递上,同时加上材料给的是专业术语,所以更加的绕口,让人找不到重点,很容易弄混专业名词出错。

(2)偷换了主体。

关于“发病机理”,本文是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是脂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肝细胞内中性脂肪过度堆积」,也即说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原因,而不是脂代谢紊乱的发病原因,所以不要看到有解释发病原因就乱选,要看解释的对象是什么。D“脂代谢紊乱的发病机理”这个干扰项藏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理”之中,非常隐蔽,对于这样很笼统看总体做题的情况,一定要上下连通、仔细区分,不要只看一部分。

对于这个题,还需要注意下选项里几个说法的区别,什么叫改善途径,什么又叫发病机理。由此联想到“原因”和“机制”的区分:原因对应结果,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一事物的出现或者产生导致了另一事物的产生或者出现,前者就是“原因”;“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后引入经济学研究,并由此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用以体现整体或者有机体内部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这在逻辑填空里出现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再联想到14年国考第46题也出现了类似的选项,问的是华北地区空气污染现象的形成过程或形成原因,那道题可以说AB的过程和原因都可以,但是原文出处紧邻着的上面一句话说的是“那空气污染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验证是正答是“形成原因”。我们需要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形成原因”重点强调“有因必有果”,将“华北地区空气污染现象”视为结果,则由题干可知,其原因已经清晰的解释了出来,即:

「高空就有一股从西风带吹来的浮尘」→

「抵达华北平原上空后浮沉下沉」→

「由于各种因素(污染物混合、遭遇水汽、南边气流强),加重污染」

可解释华北地区空气污染现象形成原因时,也顺带将形成过程详细描述了一遍。可以说,那道题中AB两个选项基本等同,因此个人觉得这道题出的并不好,理论上AB都正确。但是重点是要去理解选项的区别和侧重点,要先细细的区分这个差异,才能带入去比对原文。

应对措施:多针对专业领域的材料细节题,要把名词性的目标用笔勾画出来,首先比较能不能同等的看待,题干里各个名词说法之间差异可不可以忽视,这道题里说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显然“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个大类,“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是其下具体病的类型,所以可以由小向上推到大。

2.段落概括=概括一段≠概括一句话

【2018国考地市级卷55题】

进行骨髓移植的前提条件是有配型成功的捐赠者。双胞胎配型成功几率最高,兄弟姐妹也有可能。但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兄弟姐妹且能配型成功的概率也非常低。另外,父母和子女之间骨髓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几乎为零。因此,绝大多数患者都必须依赖不认识的志愿者配型。非亲缘关系骨髓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几十万至几百万分之一,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即使这样,骨髓移植仍是大多数血液疾病患者的唯一希望

(B)如果冒着风险使用不完美的配型,成功率自然会大为降低

(C)骨髓库里志愿者样本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病人找到合适配型的几率

(D)志愿者捐献固然很重要,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也是当务之急

三段式推论法/正推法解题:

①骨髓移植最好用双胞胎,但中国双胞胎很少,独生子女占绝大数,而兄弟姐妹和父母配型成功概率也不高,所以绝大多数患者必须依赖志愿者配型。

②志愿者配型的几率特别低

推出→③只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捐献骨髓,才能提高患者的配型成功率。

因此C“骨髓库里样本的多少”符合该三段式推论,为正确答案。

反推法解题:

根据上文总结,推出末尾应填入什么句子,具体做法是代入4个选项并假设其正确,寻找对应描述:

A是本文易错项,它所对应的描述是:非亲缘关系的骨髓移植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例如一是什么不足,二是什么缺陷,三是设么弊端。该句只能对应最后一句“非亲缘关系骨髓配型成功机率很低”,但需要注意的是,原文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说骨髓移植的配型有几种情况,并没有着力强调“非亲缘骨髓移植的不足”,所以无法对应“即使这样的描述”,片面。同时,A强调的是骨髓移植是唯一希望,可是全文段在说的是找谁移植骨髓的问题,即是一个是要不要骨髓移植,而另一个是骨髓移植具体怎么移植、找谁移植、怎么操作,建立在确定应该骨髓移植的基础上,侧重点都不一致。

C选项对应的描述应该是“(非亲缘关系)配型骨髓的几率很低,因此需要大量志愿者捐献骨髓”,符合原文描述,正确。

设坑方式:

找和本话题有关系的其他内容来混淆视听,比如A说是唯一希望,B说配型的完不完美,C说政策的落实,而主要讲的是不同捐献对象的成功率不一样。

配型得完不完美的确回影响成功率,这一点没错,但这是前因,不是有成功率低往后推出来的。

针对措施:

带着脑子读题,读题不仅仅只是看字面意思,要随时有庖丁解牛的能力,拆分解析,给文段瘦个身,看穿字面背后讲的东西。比如看到A就要反应过来这段文字在讲和成功率有关的东西。同时注意划线句前后,结尾一句话得出了结论,因此需要根据上文的叙述进行推论。

所以说,公考中的「段落概括」题一定能够概括整个段落,不可能仅仅对应横线附近的一句话。本文的A就针对了这一点,非常具有迷惑性。

3.谨慎理解不同词的含义

【2018国考地市级卷57题/省级卷46题

隐身战机目前主要依靠外形设计和材料表面涂层,来降低其可探测性,实现雷达隐身。但是,受现有技术和材料水平以及战机制造难度、机动性能、造价与后续费用、维护保障方便性等诸多限制,隐身战机不得不在上述几方面做出一定平衡,因此一般不可能实现全方位和全电磁波段的所谓全隐身,特别是它在执行特殊任务,携带或挂载暴露在机体外的非隐形配置时,隐身能力要下降很多。

这段文字意在:

(A)介绍制造隐身战机的困境

(B)分析隐身战机的设计缺陷

(C)探讨隐身战机的技术难点

(D)阐述隐身战机的隐身原理

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和军事知识有关的题目,要么常识部分,要么言语部分,值得注意。这道军事材料的题在正确率极低,仅仅只有23%。我分析原因可能有:

一,本题讲述的是“隐身战机”这样一个极为专业的军事知识,很多人不熟悉。可是我们应该有的觉悟是:无论专不专业,熟不熟悉,全都按照套路来整。

二、本题干扰项设置的陷阱非常有迷惑性。

设坑方式:

A“介绍制造隐身战机的困境”是超级迷惑项,巨大的坑就是它了。这个干扰项非常有迷惑性,尤其是A选项的“制造”一词,干扰点隐藏的很深,一定要谨慎理解不同词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才能做对这类题。本题描述了隐身战机,描述了遇到的困境,但是没有提到“制造”的困境。什么是制造的困境?对应的描述可能“就是隐身飞机不好制造,制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而本文讲述的是“隐身战机为什么很难做到完美隐身”,并不是说“制造困难”。

C和B看似类似,但是“难点”和“缺陷”的不同在于,“难点”强调“制造隐身战机的技术多么难”,而“设计缺陷”则强调“隐形战机本身设计有哪些缺陷、不足”。

针对措施:

要借用逻辑填空里的词语辨析能力,不会有完全同义的词,一定会有侧重和差异,找出这个差异也就知道了干扰点,理解的过程中要谨慎、具体。

结尾语

国考的言语部分,无论是逻辑填空还是片段阅读,出题风格差不多已经定型了,做题思路和设坑方式也都已经很成熟,我就不信把18年的真题每道题都这样整理的话,19年国考还能一点用不到?

鉴于量太大,我每天最多只能分析1年的真题,同时考虑到这个帖子也仅是为大家提供一个片段阅读最后冲刺的思路,所以不打算继续更新再往前年份的真题剖析了,大家可以尝试着这样去自己分析真题,更好的建立自己的理解。

很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感兴趣的片段阅读真题~^u^

最后阶段,摒弃浮躁心理,与其纠结模考分数亦或是错题道数,不如脚踏实地多看看历年真题,数以百计的真题被干掉了,可是还有千千万万的新题大军正在赶来的路上,掌握了这几百真题里蕴含的“制胜法宝”就可以见一个干掉一个了,加油!!!

这种深度分析方法也可以借鉴到错题分析之中,角度可以不固定,因为每道题难易程度不同就决定可以挖掘的信息量也不尽一致。

总之呢,现在不要老想着能不能上岸了,从啃碎一道错题到干掉一大片类似的题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只要坑避开了,题就做对了。题都对了,分数还会低吗?

- END -
- 0人点赞 -

发表点评 (0条)

picture loss

暂无评论,你要说点什么吗?